首页 > 艺金桥 > 正文
恢复“全堂八角鼓”曲艺专场走进梅兰芳大剧院
来源:中国曲艺网
发布时间:2016-01-19 16:46:52


1月16日晚,北京市西城区文委主办的《盛世雅韵——恢复“全堂八角鼓”曲艺专场》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赵玉明、章学楷、刘春爱、张蕴华、杨云、田学明等曲艺杂技名家为观众表演了马头调、单弦、联珠快书、梅花大鼓、京韵大鼓、古彩戏法等,使得这一绝迹舞台多年的传统表演形式得以重现。



恢复“全堂八角鼓”项目,是北京市西城区文委、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5年的的重点项目。在北京市西城区文委、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北京集贤弘艺文化中心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绝迹舞台多年的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得以恢复并重现于舞台。在项目策划阶段,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和北京集贤弘艺文化中心先后走访了几十位专家、学者和老艺术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准备。并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大力支持,包括曲艺泰斗白奉霖先生,年届九十的老曲艺家刘宝光先生,赵玉明先生,王金凤先生、阚泽良先生,北京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蕴华、曲艺研究家崔琦、联珠快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章学楷、曲艺研究家包澄洁、曲艺评论家常祥霖等老先生都为项目献计献策,为全堂八角鼓的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众多专家和演员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下,濒临失传的马头调、硬书、拆唱八角鼓、什不闲、串铃数子等艺术形式得以从新登上舞台。让更多有着鼓曲情节的爱好者,领略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


“全堂八角鼓”是北京西城区独有的一种综合性的曲艺表演形式,是西城区王府文化的缩影,是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北京雅文化的代表,北京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由于社会的变革及历史原因,此种演出形式已经绝迹舞台多年。由于“全堂八角鼓”这一形式中包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弦岔曲、联珠快书、古彩戏法等,因此,这一形式的恢复,不仅是非遗传承具体化、系统化的重要环节,也是非遗传承生态的再造,对于非遗的传承和老北京传统文化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